綠建築新聞--高雄厝1找回大自然渴望

高雄厝1找回大自然渴望

2014/03/28 【聯合報撰文/張世雅】

 

兩米深陽台,能優雅地引陽光入室。攝影/張世雅

這是一個地方政府對環境永續的初念,與一家建商願意為這塊土地找尋一處有機空間,終究開啟了建築與大自然對話的最多向度與可能性。

它是「高雄厝1號」

名字聽起來有點像是要登陸火星的太空梭,充滿想像、實驗性、帶著人們的期望;而事實上也是,「高雄厝」緣起於高雄市政府為了要鼓勵在地建築師與市民,共同打造屬於高雄特色的建築,以在地氣候、地理環境與文化特色,融入「環境永續、居住健康、反映在地自明性」三大主軸,而這個發想還是要由民間企業來參與規劃才有意義,高雄市政府意念很好,但在寸土寸金的現實中,要建商投入一個實驗性的建築,風險太高。

直到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管處長黃志明找上了上揚建設。在了解高雄厝理念與法規後,上揚建設董事長洪光佐一口答應,願意以在大寮的一塊近400坪基地,以市郊之園,邀有識之士,將家居生活中素樸純淨,與親近大自然的渴望一一找回。

 

透過草坪與透水性設計,路面較不悶熱。攝影/張世雅

「高雄厝1號」基地位於捷運紅線終點大寮站附近,算是在城市僻靜一隅,傳統透天、大樓住宅環繞其間,前方還有一大片菜園及果樹,南北坐向,建築物本身解放固有透天形式的疆界與框限,原來,這才是透天別墅,不但透,而且透天,從地面透到天上。

解構高雄厝1

這是由黃秀文、朱文明及曾瑞宏三位建築師所設計,兩年前市政府在訂定高雄厝十大設計準則時,因為沒有前例,完全要由設計師既發揮巧思、創意,又要符合高雄厝設計辦法規定,最後,由高雄這三位知名的建築師先試先行,以在地自明性,用設計逆轉格局。

1.透水鋪面:「高雄厝1號」設計很多透水鋪面,透過草坪與透水性設計,雨水下來能滲透地面,地底下空氣向上循環,進而改變微氣候,有透水鋪面的路面比較不會感到悶熱。

 

運用車庫上方空間,打造家人休憩的平台。攝影/張世雅

2.防災:久旱不雨,大雨必淹,台灣正面臨氣候變遷的環境衝擊。「高雄厝1號」在一樓車庫下方設置兩個1噸的儲水槽,做什麼用?是來接雨水的,一般雨量可以做為貯水池,如果是瞬間大雨,則儲水槽便發揮緩衝功能,大水不會一下子流入洪溝裡,一旦宣洩不及便會淹水。而為了和一般自來水區隔,設置了兩個水龍頭,一個是自來水,另一個則是雨水,可做為灌溉、洗車庫等家居清洗。

3.埕空間:還記得小時候回阿嬤家,和親戚、鄰居在家門口玩耍遊戲的地方,在傳統三合院,這就叫做「埕」。埕空間是鄰里往來維繫感情很重要的場域,但慢慢的在三合院式微,因應現代人使用需求及習性的透天厝,又因空間的層層疊疊,甚至是二次施工以增加空間需求,也因此讓住戶愈隔愈疏離,甚至早就淡忘了「透」「天」仰望藍天的機會。

 

面寬52,可停兩輛車。攝影/張世雅

在「高雄厝1號」,以車庫上方空間規劃一個「埕空間」,恰到好處的平台,透過和鄰里邊界的弱化與跟環境的加乘,帶給來到埕空間的住戶們,一個和天地親近的場域,有陽光、有微風、有笑聲、有愜意的生活。

4.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UD)是指所有設計應將所有不同使用者的元素及需求考慮在內,核心價值是希望產品與環境的設計能讓所有人使用。陳義或許有些高,但立意良善。像「高雄厝1號」的天井,此時考量的是居住空間的採光性,它同時也預留了日後加裝電梯的可行性,在不影響原有採光條件下,又能達到住戶需求性。

5.深遮陽台:每一個房間都有設計深陽台,讓高雄的豔陽不會直射入室內,經由挑簷、深遮陽的設計,室內空間能夠有適度的陽光灑落進來,整個心情都為之舒暢。此外,「高雄厝1號」從外觀上就可以了解在地自明性的意涵,像是以土黃色點綴一些深淺色的垂直遮陽板,意喻大寮早期的農業社會,而格柵的鐵件則隱含大寮產業轉型至大發五金金屬加工出口區。

 

每戶頂樓都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攝影/張世雅

6.通風開口:「高雄厝1號」窗戶特別多,還有天井通風塔的設計,經由開口部設計,使空間能自然對流,讓風吹進來,吹走室內熱空氣,並把戶外久違的花與草的氣息一起吹進來。

7.綠能屋頂:頂樓設有可供電2KW太陽能光電板,洪光佐董事長說,雖然不多,但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對環境永續的積極回應



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器|鍋爐替代能源|工業用熱|領航節能科技 資料整理

http://mypaper.pchome.com.tw/markleader88 

 

太陽能採光罩,遮陽棚,綠建築,太陽能發電系統,太陽能,節能減碳,發電,環保,非核家園,儲能系統,省電,能源局,台電,賣電,再生能源,綠建築,太陽能發電系統,太陽能,節能減碳,發電,環保,核能,非核家園,儲能系統,風力發電,碳權,led,省電,薄膜太陽能,聚光太陽能,電力,能源,水力,投資,日照,能源局,台電,賣電,廢核,再生能源,種電賺錢,陽光住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領航太陽能發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