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相關新聞--氣候變遷非天意,綠色投資可獲利

《主筆室》氣候變遷非天意,綠色投資可獲利

精實新聞 2014-03-17    記者賴宏昌報導

 

2004年問世的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這兩年似乎在全球真實上演。在美國,20112012年的艾琳颶風、珊迪颶風相繼侵襲東部;德州、加州面臨嚴重旱災;2013-14年北極漩渦肆虐美國各地;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市今年1月均溫比費城、紐約市還要高。英國在2013-14年面臨250年來最多雨冬季去年是澳洲史上最熱一年。西北太平洋有史以來第三強熱帶氣旋「海燕颱風」在2013重創菲律賓。在俄羅斯,索契冬季奧運氣溫竟然升至15度。

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雖然都不認為自己會成為全球暖化的災民,但過半數坦承「全球暖化」是現在進行式。難怪,美國最大上市水資源公司American Water Works Company, Inc.(股票代號:AWK.us)2009年起股價年年收漲、14日還逆勢上漲1.27%、創歷史收盤新高。追蹤NASDAQ OMX美國水指數PowerShares水資源ETF(PHO.us)6日甫創歷史新高;2009年迄今僅有一年(2011年下跌11.27%)收低。Guggenheim太陽能ETF(TAN.us)去年大漲124.94%、今年迄今漲30.84%

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曾說,人們不會因為認為自己將長命百歲而不去買意外險。同樣地,就算你不相信異常氣候是人為造成的,也應認同關心環保就像是買一張環保保單一樣、有備無患。

《穩定收益兼做公益:微軟等企業投資世綠色債券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Jim Yong Kim)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呼籲,全球綠色債券(Green Bond)市場規模應該在9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召開時倍增至200億美元、並於201512月聯合國巴黎氣候會議召開時至少達到500億美元。

世界銀行4日指出,國際金融公司(IFC)在去年11月發行的10億美元綠色債券吸引了包括福特汽車公司(Ford)、微軟(Microsoft)以及巴西、德國央行等新投資者。此外,世銀1月發行的浮動利率綠色債券吸引了貝萊德(BlackRock)、美國教師退休基金(TIAA-Cref)以及高盛(Goldman Sachs)私人財富管理公司等退休基金和持續性投資者。蘇黎世保險公司日前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認購世界銀行、IFC和其它開發銀行發行的綠色債券。

投資者認購世銀、IFC發行的綠色債券除了享有Aaa/AAA級債信的保障外,還能同時幫助籌募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所需的資金。

《Maplecroft:菲律賓同時名列最易受氣候變遷、天災衝擊的前10名》
根據英國風險顧問公司Maplecroft在去年10月公佈的「氣候變遷與環境風險圖解」,預估到2025年全球將有31%的經濟產出是來自氣候變遷高風險/極端風險國家、比例較2008年增加一倍多。

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CCVI)顯示,全球有67個國家(合併經濟產值預估達44兆美元)將受到越來越頻繁和極端氣候事件(包括大風暴、洪水或乾旱)的實質影響。

CCVI評估193國後發現,經濟活動最易受氣候變遷衝擊的10個國家依序為孟加拉、幾內亞比索、獅子山、海地、南蘇丹、奈及利亞、剛果、柬埔寨、菲律賓、衣索比亞。此外,包括印度(20)巴基斯坦(24)、越南(26)等重要成長市場也都名列「極端風險」類別;印尼(第38)、泰國(45)肯亞(56)以及中國(61)則是名列「高風險」。

Maplecroft上個月指出,去年11月重創菲律賓的海燕颱風導致該國損失100億美元、相當於4%GDP菲國同時也被Maplecroft列為全球最容易受天災衝擊排行榜第7名。

若單就水患而言,全球最容易受衝擊的經濟體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孟加拉、德國、日本以及英國。

《NASA研究:資源過度開發恐將導致全球工業文明崩解》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高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贊助的一項新研究,全球工業文明可能在未來數十年內因不可持續的資源開發和日益擴大的財富分配不均而崩解。這項研究顯示,過去導致文明衰落最顯著的交互關係包括人口、氣候、水資源、
農業能源。過去5千年的歷史顯示,當上述五項因素匯合產生兩個重要的社會現象時、文明可能隨之崩解:「資源過度開發到超出生態承載能力的地步」、「社會的經濟分層僅剩富人、窮人」。

國家地理頻道官網上個月報導,美國加州正經歷自19世紀中期開始統計以來最嚴重的旱災,科學家說這可能只是長期旱災的序幕。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古氣候學家Lynn Ingram認為,加州得開始為200年長期大旱做好準備。她說,中世紀時期美國西南部以及加州地區曾經歷超過100年的旱災,現在可能只是歷史重演而已。

thinkprogress.org 7日報導,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地球科學教授Lisa Sloan與她的學生Jacob Sewall2004年就透過電腦預測模型預見消失的北極海冰將導致美國西部降雨量縮減Sloan日前指出,未來數十年的實際狀況可能比2004年時預估的還要糟,因為當時溫室氣體變數僅納入「二氧化碳」而已。

《紐約前市長彭博:解決氣候變遷光靠歐巴馬是不夠的》
forbes.com報導,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受訪時透露,2012年之所以公開支持歐巴馬(Barack Obama)競選連任是因為他承諾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彭博表示,歐巴馬雖已展現對抗
煤炭產業的決心、但光靠總統是不夠的,外界必須讓美國國會體會到氣候變遷是會帶來經濟風險。

而這正是為何彭博要跟美國前財長Hank Paulson、投資基金經理人Tom Steyer攜手打造「風險事業(Risky Business)」、量化變遷氣候的真正成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131任命彭博為聯合國城市和氣候變化特使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將於923日在紐約市登場。

boston.com報導,潘基文表示,希望彭博能夠發揮影響力、讓9月峰會能夠圓滿成功,更重要的是全球能夠在2015年達成具約束力的氣候變遷協議。

雅虎新聞主持人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日前在訪問彭博時提到,根據Pew的調查,氣候變遷在美國民眾前二十大關注議題當中排名倒數第二、僅高於國際貿易(美國人根本不在乎TPPTTIP),美國國會根本沒有認真看待氣候變遷議題。彭博指出,重點在於環保人士要讓這些議員意識到,這些是下一代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議題。

一名叫Michelle D`Amico的民眾透過tumblr發問:「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認為美國過去為了發展經濟不惜汙染環境、現在是輪到他們肆無忌憚排放的時候。如何在美國減排的同時讓開發中國家也能跟進採取行動?」彭博回應指出,中國將會是全球支持環保的急先鋒,因為他們體會到水源、空氣已要汙染,印度也是如此。他還提到,美國極右派國會議員現在也不敢否認氣候變遷的影響力,因為過去幾年來他們的選區也遭受衝擊。

《中國環保商機大,PM 2.5概念股表現擊敗上證》
最新一期彭博商週報導,胡潤報告顯示,中國近三分之二富豪(資產至少達160萬美元)已離開或計畫離開,環境品質太差是他們最常提到的理由之一。過去10多年來中國環保支出GDP佔比一直停留在1.3%附近,但當地專家已呼籲將佔比拉高至2.2%以避免環境品質進一步惡化。

2013年7月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北部空氣汙染令當地居民平均減少5.5年的壽命。中國高度汙染河域沿岸近500個村莊日益升高的致癌率據悉與水源汙染有關。

聯合利華(Unilever PLC)宣佈取得沁園集團公司(Qinyuan Group Co.)多數股權、搶進中國淨水市場。據統計,過去3年中國淨水市場平均年增逾20%華爾街日報10日報導,根據科爾尼公司(A.T. Kearney)的統計,去年中國淨水市場年增20%至人民幣170-180億元。新華社曾報導,中國有高達55%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城市有60%的水管已腐蝕。

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的報價顯示,包括雪萊特華測檢測三維絲等PM 2.5概念股年初迄今漲幅分別達39.67%35.73%20.35%,同一時間上證參考指數下跌5.28%

《2015年巴黎協議簽不簽?老美:Who cares?
Pew研究中心指出,根據今年115-19日的調查,僅有29%的受訪者認為歐巴馬、國會今年該將全球暖化議題視為優先施政目標,前二十大關注議題當中排名倒數第二。進一步分析發現,即使號稱是最重視環保議題的民主黨選民、也僅有42%將全球暖化視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別提共和黨選民、獨立選民分別僅有14%27%關心環保了。

在一項於20133-5月針對39個國家人民所作的調查當中,54%受訪者將全球氣候變遷視為主要威脅。進一步分析發現,等於或高於中位數的國家/地區包括加拿大(54%)歐洲(54%)亞太(56%)、拉丁美洲(65%)、非州(54%)低於中位數的包括美國(40%)中東(42%)

蓋洛普(Gallup)13日指出,根據一份在201436-9日期間針對1,048名美國成年人所做的電話民調,過半數(54%)受訪者認為全球暖化已經發生;另有3%8%的受訪者分別認為「將在幾年內展開」、「這輩子一定會發生」。不過,相信「全球暖化」是一回事、認為跟自己有沒有切身關係(會不會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預期「全球暖化」會影響到自身生活的美國人雖從1997年的25%攀升至36%、但歷次調查以來最高僅升至40%。換言之,多數美國人都不認為自己會成為全球暖化的災民。

蓋洛普12日指出,根據一份在201436-9日期間針對513名美國成年人所做的電話民調,僅有31%的受訪者很擔心「環境品質」、比例創2001年開始統計以來新低。此外,僅有24%的美國人很擔心「氣候變遷」、在15項重大議題當中排名倒數第二。

蓋洛普、Pew兩大民調機構明確顯示,美國人根本懶得理睬全球暖化議題,20112012年的艾琳颶風、珊迪颶風以及加州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旱象,對他們來說都只是天意、人類只能默默接受。依據這樣的民意,2014年11月的國會期中選舉恐難選出願意在2015年底挺身支持巴黎減碳協議的議員。

《歐洲人太挺環保,傳統電力產業危機是自找的?》
Thomson Reuters報導,歐洲兩大電力公司E.ONEnel 12日相繼宣布將關閉更多發電廠並削減成本,主因為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發電量意外暴增導致批發電價暴跌,令許多
天然氣、火力發電廠產能過剩。德國電力公司RWE甫於本月初繳出1949年以來首份淨損成績單。截至目前為止,歐洲約50 GW天然氣發電廠產能已因需求下滑、再生能源崛起而被當地十大公用事業公司關閉或封存。

德國最大公用事業公司E.ON SE宣布將2013年每股股利自先前的1.1歐元降至0.60歐元、並表示將關閉13 GW發電產能(相當於13座核電廠或逾四分之一歐洲產能)E.ON預估今年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盈餘(EBITDA)為80-86億歐元、連續第3年呈現縮減。E.ON執行長Johannes Teyssen 12日無奈地表示,傳統發電廠被迫在使用年限屆臨前除役。此外,義大利最大公用事業公司Enel(註:持有西班牙集團Endesa 92%股權)宣布將封存義西兩地8 GW產能。

Marketwatch.com報導,法國電力暨天然氣公司GDF Suez SA上個月宣布打消149億歐元資產。

Reuters報價顯示,過去5GDF SuezE.ONRWE股價下挫22.66%28.06%42.97%、同一時間法國CAC 40指數、德國DAX指數漲幅分別達55.84%129.07%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挪威政府的全球政府退休基金(GPFG)日前成立了專家研究小組,預計在一年內決定是否繼續投資化石燃料相關公司。石油、天然氣公司目前佔全球最大主權基金股票投資的8.4%(相當於440億美元),其前10大持股當中就有3(荷蘭皇家殼牌集團、BG GroupBP)是這類公司。

《挑戰不可能任務!聯合國官員:2015年巴黎協定非簽不可》
如果蓋洛普、Pew民調真的精準反映出當前美國民意,那麼聯合國(UN)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長Christiana Figueres想要在201512月推動全球簽訂巴黎減碳協議的難度真的非常高。

英國衛報報導,Figueres在受訪時指出,英國史上最潮濕冬季、澳洲創紀錄的高溫以及美國的大雪讓世人開始正視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要性、這是不幸中的大幸。她說,過去兩年的全球極端氣候提醒政治人物這不是一個黨派問題、氣候變遷是現在進行式。

Figueres指出,預定於201512月在法國巴黎所舉行的第四屆全球氣候立法高峰會必須達成有實質意義的協議、因為人類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蹉跎了。她說,人類不需要更多的Sandy颶風、海燕颱風、澳洲森林大火或英國水災來意識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要性。Figueres指出,全球目前已有66個政府、500條相關氣候法令。相較之下,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之前僅有47條。祕魯外交部長Manuel Pulgar-Vidal 1月表示,今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利馬會議必須敲定減少碳排放協議的初稿。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器|鍋爐替代能源|工業用熱|領航節能科技 資料整理

http://mypaper.pchome.com.tw/markleader88

綠建築,太陽能發電系統,太陽能,節能減碳,發電,環保,核能,非核家園,儲能系統,風力發電,碳權,led,省電,薄膜太陽能,聚光太陽能,電力,能源,水力,投資,日照,能源局,台電,賣電,廢核,再生能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領航太陽能發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