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穩定又成焦點 工研院:電力供需管理戰略創造雙贏

2019-06-21 11:43經濟日報 記者馬瑞璿╱即時報導

面對美中貿易戰衝擊,台商回流踴躍,電力供應、電網管理再度成為業界討論焦點,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指出,用電管理是共同責任,需透過需量反應、智慧電網應用與節能鼓勵措施等,從發電、輸配電到用電端,共同創造雙贏新未來。

台北昨日出現36.9度高溫,連日創下今年新高溫,隨著溫度飆高,用電穩定與否又成為關注焦點。

「需量反應」主要是提升電力使用及管理效率,並讓使用者端也可以參與其中,需量反應起源於美國,目前在韓國、日本等地也有推行的電力管理方式,當電力批發價格過高、或是電力系統可靠度受到威脅時,可以透過調整電價或獎勵措施來使用改變用電習慣(如減少用電)。

以台灣來台電現有的需量反應措施包括「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臨時性減少用電措施」、「需量競價措施」、「空調週期性卸載」以及「需量聚合採購案」。

面對台灣電力發展,各領域專家均提出看法,台電公司副處長鍾思思指出,台電針對業界,在各區成立節能服務團,依照不同製程,協助廠商達成節能效果;統一實業經理魏壽山則分享節能的成效,表示他們透過智慧電錶找出節能辦法,目前已年省100多萬度電;大同公司總處長陳威霖則建議,推動需量反應跟節電,政府應站在鼓勵性質,鼓勵業跨出第一步。

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台灣能源有限,98%都需靠進口,要讓電力供需穩定,在電力管理上必須花更多功夫,現在的發電端,每發出一度電,實際到用電端後,只剩下約0.9度,因為在發電廠需要用掉一些電、輸配電過程中又會有耗損。

劉文雄指出,用電要像理財一樣,需要聰明管理,要用得好、又要有智慧。國際間,如美國南加州電力公司在電力管理的經驗上也很得參考,過去他們也曾必須向外購電,才能滿足當地相關用電端需求,但近年來靠著推動需量反應、能源效益、分散式再生能源、綠能屋頂等政策,現在不但可以滿足用電需求,在不加設大型發電廠下,有時還能出口電力,這其實是「為與不為」的問題。

面對電力管理的課題,劉文雄表示,工研院從技術面來找解方,尤其電力供需穩定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與努力,從發電、輸配電到用電的整個電力系統,政府與廠商、每個民眾都有責任,才能共同創造優質投資環境與經濟雙贏的未來。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884697?fbclid=IwAR1QVXkb-IK1DMzalEC21nyUNIJTr_1bGkl08vQWV7KPootmKsGvapQi3BE

 

用電大戶,re100,csr,競爭力,100%綠電,環保,供應鏈綠化,綠色供應鏈,廠房裝太陽能,綠色商品,綠能,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工廠裝太陽能,節能減碳,太陽能自發自用,太陽能自用電,再生能源躉售,再生能源憑證,購買綠電,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離岸風力,合作社,社區公民電廠,原住民地區,能源配比,電業法,再生能源法,800千瓦用電大戶,再生能源,綠電,IRENA,能源,能源轉型,CD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領航太陽能發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