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歐盟碳稅開第一槍 拆解台灣必知的氣候貿易

2021.08.13 商周雜誌

賣東西得多繳一筆稅,首波衝擊台灣四大產業

推「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外國的水泥、鋼鐵、鋁、化肥和發電5項高碳排商品必須購買證書,才能進入歐盟市場。2023年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

碳關稅怎麼收》要進口歐盟,先付錢買證書

歐盟碳稅開第一槍 拆解台灣必知的氣候貿易.jpg

進口商必須於2023年開始監測和報告以上5項商品的碳含量,2026年系統正式實施後,進口商必須向歐盟註冊並購買證書,商品含有多少噸碳,就必須支付相應價格,價格依據歐盟境內碳交易市場配額的每週平均拍賣價計算。

又假如,進口商能夠證明已在國外為碳排放付過錢,則可全額扣除同等成本。換句話說,台灣若也建立碳交易制度,台灣業者出口歐盟就不用被抽碳關稅。

台灣也得推排碳費》自己不收,就等著被抽稅

據環保署統計,中鋼是碳排放大戶,它輸歐出口額雖少,但7成產品銷給國內業者加工再轉出口。歐盟2023年碳關稅上路,可能波及下游廠商。

歐盟替他國留了一條「後路」,若一國也有碳交易市場,則可以豁免於關稅懲罰。《經濟學人》指出,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涵蓋範圍將逐漸擴大,也會讓他國政府更願意採行收碳稅、碳交易等碳定價機制。

這代表台灣如果內部不開徵排碳費,未來就是要繳錢給其他國家,自己政府不收,就被別國收走。台綜院表示,身為出口導向國家,台灣在「氣候貿易」上相當脆弱。

由此可見,碳交易相關資產管理、風險預測,將成為資本市場的新顯學。

假設因成本差異導致台灣碳費較低,至少也能替企業做打算、幫企業未來出口歐盟時「抵碳、減稅」。但更好的做法仍是加速發展完備的碳交易制度,運用市場機制,一步步減少總碳排放量。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mag_page.aspx?id=7004140

 

小辭典_什麼是碳交易?

國家或區域設定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上限,並把碳排放權利核配給受管制的業者,簡稱「碳權」。如果一家企業因技術升級或其他措施減少了碳排放,配額有剩,就可以在交易市場出售這些碳權配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領航太陽能發電  的頭像
    領航太陽能發電

    領航太陽能發電系統 --用電大戶 特定工廠太陽能 地區太陽能光電推廣經銷/ 承租合法閒置屋頂當太陽能包租公

    領航太陽能發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