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都會工業區翻修 容積率獎勵最高給50%

聯合新聞網 2018/04/09

行政院已核定經濟部都會工業區立體化方案,凡是容積率在百分之二四以下的工業區、科學園區,藉由新增投資、能源管理、捐贈產業空間、繳納回饋金等四種方式,最高能獲得法定容積百分之五十的獎勵額度。

工業局官員表示,這項激勵政策可以鼓勵早年興建,且位在都會區的工業區廠房進行改建,不僅提升廠房建築物安全性,達到工業區翻修目的,還可以釋出更多用地,容納更多「研發型」的業者進駐工業區。

工業局盤點,全台共有四十四個都市計畫工業區、科學園區都適用新的容積獎勵政策,預期增加約一四九公頃的樓地板面積,是行政院全力解決「缺地」問題的手段之一。行政院長賴清德預計在本周四行政院會聽取報告。

事實上,工業區容積獎勵政策早在二一六年底就已提出,但因外界傳出有圖利或炒作的雜音,一直沒有核定。今年初,行政院排除企業投資五缺障礙說明會上,仍有業者積極爭取,行政院一度打算以「個案」方式解決,但最後仍決定發布統一政策。

官員表示,新核定的容積獎勵政策並非無條件取得,需以促進產業投資為前提,業者要提投資計畫書,才可以享有容積獎勵,避免炒作或圖利的疑慮。

按工業局都市型工業區立體化發展方案,依工業局估算,每公頃廠房不含機器設備的土建成本約四點五億元,因此每公頃總投資金額減去土建成本,多投資一千萬元,就獲得法定容積百分之一的獎勵面積,就「新增投資」一項的容積獎勵上限為百分之十五。

另外,配合政府推動綠能政策,就「綠能管理」項目,最高有百分之五的容積獎勵。其中,廠房獲得ISO5001能源管理系統的認證可獲得百分之一容積獎勵;建物屋頂的水平投影面積有過半舖設了太陽能面積,可享有百分之二容積獎勵;建物的玻璃圍幕若也是太陽能發電設備,可以再取得百分之二的容積獎勵。

業者若認為上述共計百分之廿的容積獎勵仍不夠,則還可以繳納與市值相等回饋金的方式,以及捐出等量產業空間,再取得百分之卅的法定容積獎勵。

以目前容積率百分之二一的基隆大武崙工業區為例,若某業者同時取得新增投資、能源管理、捐贈產業空間、繳納回饋金等四種回饋工具,容積獎勵額度也達到百分之五十上限,改建後容積率可達到百分之三一五。

 

https://times.hinet.net/times/topic/216386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領航太陽能發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