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經觀點/拚綠能 就讓電站資產證券化

2017-01-26 00:02聯合報 潘文輝(昱晶總經理)

政府確定朝非核家園目標邁進,積極以綠能取代核電,雖然已明確感受到新政府已不再只是喊口號,但如果能鼓勵更多國營事業帶頭衝,產生示範作用,那新政府預定二○二五年太陽能發電量達到廿GW(十億瓦),才不會淪為空談。

近期昱晶與中鋼旗下的中宇環保達成簽署卅MW(百萬瓦)高效太陽能模組供應合約,算是一個很好的起步,期待有更多的國營企業投入綠能發電。

綠色產業中太陽能最適合在地化,裝置可大可小,從小規模的幾十瓩到幾百瓩,到地面型電站從幾MW到幾百MW,這項發電系統甚至可以移動,既沒汙染,也沒噪音,相當適合在台灣發展。台灣在太陽能裝置從上游晶圓到下游系統都能做,創造的價所有台廠都會受惠。

不過,台灣發展太陽能發電,最大的問題仍在於內需市場太小。過去因內需太小,企業沒有練兵的機會。

此外,太陽能發電需要完整財務、法務人才支持,且企業也不能光靠自己的資金獨力完成,必須要有金融機構提供協助,如果在建造電站時,讓這些電站能資產證券化、上市櫃,將是一大助力。

至於尋求整廠輸出的機會,過去以來都是台廠到海外單打獨鬥,希望未來政府能透過海外經貿單位提供協助,解決台商遇到包括國外政府風險、法規、賦稅、設廠等種種困難。

另外,收購電價快速下跌及競標制度價低者得,導致誘因不足及劣幣驅逐良幣,希望政府能考量修正。

至於要達到建置廿GW,光靠分散式電站去達成也不太可行。應鼓勵設置集中式地面型電站,但取得相關土地須政府扮演協助角色。

台灣休耕地十六萬公頃,太陽能大概只要二萬公頃,但牽涉私人土地就會變的相當複雜。農家土地代代相傳,很多土地經分割後要整合同意程度複雜,也讓有意設置廠商遭到困難。

歐美日等國都比台灣先進,但電價都比台灣貴,特別在設置太陽能電站,除了收購價格要有誘因外,也提供購買綠電的企業租稅優惠,甚至要求綠建築建物,必須購買逾百分之卅的綠電才核發使用執照,都得台灣參考。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2527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領航太陽能發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